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鳳屯鎮臘灣村,一個典型的彝族聚集村落,這里的人們勤勞勇敢、團結和睦,而在當地有一種最為原始古樸的原生態民族舞種——“瑪咕舞”,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,是現今全國瀕臨滅絕的舞種之一,被稱為“人類古老舞蹈的活化石”。

“瑪咕舞”,漢語意為“老人跳的舞”,據史料記載,該舞種起源于古代畢摩舞蹈“降豹救人”的傳說,后經牟定臘灣彝族人民整理編導、創作、傳承而保留了下來。“瑪咕舞”以三胡伴奏,通過子弦、中弦和老弦的交替配合,彈奏出凄婉悠遠的聲音,舞者一個個舞步輕緩,神情優雅。有學者認為,其中的24跺腳代表了二十四節氣,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,一些動作姿態透露著祭祀的影子。“瑪咕舞”完整套路共24跺腳,從開場舞“烏扎若”開始,依次為“若扎若”“齊扎若”“采扎若”“提扎若”“瑪扎若”等,跳至24跺腳收場,層次清晰,相互連接,承上啟下。

獨具特色的“瑪咕舞”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在牟定臘灣山寨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威望,只有在吉慶禮儀和喜事場合上才能看得到,它是牟定彝族同胞勤勞智慧的結晶,是植根于牟定彝族兒女心中彌久的文化烙印,更是流淌于云嶺大地歷史長河中別樣的民族文化符號。

牟定縣多方位發力做好“瑪咕舞”的保護和傳承工作。牟定縣文化館館長陸會珠介紹:“為進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,臘灣村先后建成了‘瑪咕舞’彝寨、‘梅葛’傳習所,并成立了彝族‘瑪咕舞’藝術團,目前隊員已達40多人,隨著近年來的傳承和保護,臘灣‘瑪咕舞’已逐步走出山外,并被外界所認知。下一步,我們將圍繞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目標,繼續加大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力度,讓民族文化之花在楚雄大地盛放。”